作者:刘蓓
蒲草编织是我们陕西省汉中市两河镇的一种传统手工工艺,蒲编制品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它细腻而且精巧、朴实又不失典雅,不仅实用,而且还具有欣赏性。今天我们了解的是传统的扇编技艺。首先我们来到的是两河镇白庙村组织的扇编培训场地上,只见宽广的大院子里,村民们热火朝天地和老师学习着如何编蒲扇。
我们来到一位村民王女士家中,王女士表示:“刚开始学这门手艺的人不多,但是现在村上在家 里的大部分村民都在学习,大部分都编的比我好了,因为我手脚比较慢,一年只能编500多把扇子,虽然挣得不多,但是比种庄稼强多了,我个人也比较喜欢这种传统工艺,能在其中找到生活的乐趣。”随后王女士带领我们参观了制作蒲扇的原材料——蒲草。
蒲草,又称蒲苇、香蒲,在我的家乡却叫它菖蒲。菖蒲,香蒲属植物,起源于中国,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蒲草是重要的造纸和人造棉的原料,蒲草亦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工艺品编织加工材料,叶长而尖,形似宝剑而得名,又叫蒲剑,可供编织用。蒲叶可编席、制扇,编织蒲垫,蒲包,蒲墩、蒲鞋等生活用品。蒲草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
蒲扇是利用蒲草韧如丝的原理来编织的,编织时,先将晒干分拣好的蒲草放在水中浸湿,还原它原来具有的韧性,这样编织起来柔软韧性强。对于材料的选择要求较严格,一定要在麦收时半个月中采割的芽蒲最佳,此时蒲草柔软、韧性强,适宜编制各种蒲制品。池塘及小河边生长不太理想的蒲草是编织蒲扇的最佳原料。王女士也向我们介绍了蒲扇编制的工具和步骤。
蒲扇编制工具主要有割刀、剪刀、划针、脚蹬子、推板等。一把蒲扇编织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挑选蒲草:选择1公分以下粗细、厚薄一致,颜色相同的细蒲叶,蒲叶长度视扇面大小而定。
此为挑选好的蒲草
第二步是系扇股:将挑选整齐的蒲草,以两根为一对,相对排列,沿蒲叶底部向上35-40公分处,用细蒲叶或丝、麻、苘等线绳依次蒲叶连接扎紧;
第三步,开蒲叶:把一根蒲叶用划叶针将其开为一边大一边小,将开叶用推板推压平整柔软;我也向王女士请教了一下技巧,她也是非常热心的让我来尝试,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我也学会了如何开蒲叶。
第四步,掰扇帘:将两面划开后每根蒲草的一半拉起,沿捆扎处剪除;
第五步也就是正式开始编织扇帘:将扇股的上部叶片,先从左向右编左侧扇帘,五根为一带,编完一带后,将其免压在右侧扇股子上,接编下一带直至把扇股上部编完。再从右侧向左侧编右侧扇帘,直至编完;
编完就该进行收尾和装饰工作
收尾工作分为两步拉扇膀和扎扇柄,首先将两边扇帘分别牵拉至中间扇股子上,用手在扇柄处固定,边拉边用推板排压理顺,再用脚蹬子将扎绳拉紧,依次分段扎制;
最后一步就是装饰了,将扇柄及扇面处多余的蒲草剪除,用推板将扇面推压平整。细蒲扇,工艺蒲扇安装线穗等挂饰,一把蒲扇就制作成了。
王女士一边介绍步骤一边向我展示了她所编好的蒲扇,
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王女士还向我展示了她编扇编的娴熟技艺,只见她猫着腰,双脚踩在干棕叶上,手指翻飞,30多分钟后,一个桃形的棕扇初具雏形。
在一番操作后,一把精美的蒲扇就诞生了。 忙碌的时光总是飞快的,做完采访,我也要从王女士家离开了,临走之前,王女士非常热心的送了我一把她自己做的小蒲扇,留作纪念品。她说:“希望你们能给我们现在的传统工艺做些宣传,让大家更多了解传统工艺。”
通过今天几个小时的走访,我也了解到了蒲扇看似简单的背后是有着繁琐的制作过程,从挑选材料到编制扇子,每一步都有着工匠付出的心血,在王女士编扇帘的时候,看见她手指纷飞,没一会就编了一大半,我也想尝试一下,但是没过多久我就想放弃,因为虽然看起来简单,却是需要不断地去拉扯,这需要很好的耐心与技巧,在她重新坐上凳子开始编织的时候,我好像理解了她们坚持这种手工工艺的初心。现在社会科技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器产品开始取代这种传统的老手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接触这种传统工艺,没人愿意学习这类技术,但是他们仍然坚守着这种传统手工工艺,我想这也是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延续,更是一种匠人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