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上市不到一个月,中国医药第一股科伦药业拆分创新药业子公司,赴港上市。
春节前夕,科伦药业发布公告称,拟分拆旗下创新药子公司四川科伦泰伯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上市。
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分拆上市和科伦泰伯上市的背后,是孵化了近十年的创新药业务尚未实现盈利,最近几年来也陷入亏损科伦泰伯2019—2021年净利润数据显示,亏损总额已近25亿元
澳投财经注意到,2012年以来,董事长刘革新推动科伦药业创新转型,建立了以科伦泰伯为核心的生物创新药研发体系和以科伦研究院为核心的仿制药研发体系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R&D的投资将近97亿元
在转型决心和R&D投资的双重加码下,科伦药业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了100多亿,但净利润仅增长了1亿元左右
日前,科伦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16亿元—17.2亿元,同比增长45.12%—56%。
改造和开发创新药物
科伦药业以仿制药起家,发展到创新药领域2021年,科伦药业创立科伦泰伯,专注于生物创新药物的研发,涵盖抗肿瘤,糖尿病,肝病等领域
科伦泰伯作为科伦药业旗下高端制剂创新技术业务的主要平台,主要从事创新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创新药物的进出口或技术推广服务业务,拥有成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DC平台。
2022年,科伦药业分拆子公司宁川生物继儿子公司宁川生物成功上市不到一个月,科伦药业再推分拆计划,拟分拆旗下创新药子公司科伦泰伯在港交所上市
作为一家创新药物公司,科伦博泰尚未盈利科伦药业的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归属于科伦泰伯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约为—8.02亿元,—7.91亿元和—8.90亿元,近三年合计亏损约24.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科伦药业发布的上市预案还首次披露了科伦泰伯的股权份额,其中默沙东持股6.95%,为科伦泰伯第二大股东。
作为科伦药业旗下创新医药科技业务的主要平台,科伦泰伯继续与默沙东合作2022年,我们已与默克达成9个ADC项目的授权合作目前,科伦博泰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方面有33个创新项目,其中10多个项目进入中国临床研究,3个项目在美国开展临床研究
科伦药业10月份的研报显示,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研发收入3.85亿,主要是与默沙东合作的264项目和B项目分别收到了首付款。
科伦药业认为,通过此次分拆,科伦泰伯将走向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经营效益将稳步提升,产品结构和未来发展路径将更加清晰,科伦泰伯的综合实力将不断提升。
增收不增利,R&D人员流失。
1995年,在一家合资制药公司工作了几年后,刘革新决定自己创业1999年,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异地GMP扩容,建成国内最大的输液生产基地,成为国内输液之王日前,刘革新带领科伦药业成功登陆中小板
国内大输液市场竞争格局趋于稳定,科伦药业发展受限2012年,刘革新决定启动创新转型,构建以科伦泰伯为核心的生物创新药物研发体系和以科伦研究院为核心的仿制药研发体系
2022年上半年,12个产品获批上市,17个产品申报生产2017年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获批上市产品105个公司主要推进14个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实施重点项目的重点突破
但从行业来看,差距还是很大的与科伦药业并称为医药界两大英雄的恒瑞药业,已有11个创新药获批上市,60多个创新药正在临床研发中,国内外开展临床试验260多个
转型创新药并没有促进公司业绩,还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科伦药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76.36亿元,164.64亿元和172.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6%,—6.65%和4.94%净利润分别为9.38亿元,8.29亿元和11.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8%,—11.57%和32.94%
数据显示,科伦药业2021年R&D费用达17.37亿元,同比增长13.7%,约占总收入的10%但与此同时,公司的销售费用仍然居高不下2021年销售费用达到50.22亿元,约占总收入的29%2022年上半年,R&D投资占销售收入的8.69%
科伦药业面临R&D人员的严重流失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R&D人员从2020年的3215人减少到2588人,同比减少19.5%,R&D人员占比也从16.27%下降到13.60%此前,科伦药业前首席科学家,科伦药物研究院院长王静宜的辞职引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