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登记市场主体1.61亿户,较2021年底增长4.4%。单看这个数据,虽然不如前两年的增速亮眼,但结合今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就能明白这个成绩的珍贵和来之不易。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设立市场主体数量增长7.5%,接近新冠肺炎疫情前的增速,但由于意外因素,4月份增速有所下降。在一揽子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作用下,5月份增速回升至1.4%;随着疫情的稳定控制和市场信心的恢复,6月份增速升至19.7%。
4月份国内疫情频发,业内预期市场主体将遭遇经营困难,但当月数据的低迷“超出预期”;想象一下6月份市场主体增速会反弹,没想到反弹这么高。这种短期下降快速上升的V型走势,说明我国经济具有极强的韧性,也说明中央一系列稳定市场主体、稳定经济市场的政策是及时有力的。
数据中还有两条重要信息,可以为未来的政策努力提供参考。
第一,当前要在帮助企业的同时,下大力气扶持个体工商户。6月份,全国新设企业数量同比下降,但新设个体工商户数量同比增长8.0%,拉高上半年新设市场主体总数,实现同比增长4.3%。这些街头巷尾的小饭馆、理发店、商店,看似不起眼,却在吸纳和稳定就业、活跃市场、服务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个体户“船小好调头”意义重大,在不确定性较强的情况下,仍能带动城乡基层扩大就业,积极创业。
相对于企业,个体户抗风险能力较弱,之前的帮扶措施主要针对企业。个体户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政策获得感不强,流动性不足,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相关部门需要着眼于个体户的救济和长远发展,深入研究分类救助。
二是加快研究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的规律性特征,为其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上半年,新经济新业态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增速明显高于整体水平;全国新设“四新经济”企业229.7万户,占新设企业总数的54.2%。要把“四新经济”发展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在政策环境上要有更多的探索和突破。
市场稳定了,经济和就业才能稳定。目前市场主体已经趋于稳定。我们要抓住经济复苏的重要窗口,继续把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的国际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共同夯实经济复苏的良好基础,让这次反弹的高峰成为经济运行回归正常轨道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