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地方债发行的一大特点是超长期债券大幅增加。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截至8月21日,年内内地债券发行1659只,发行规模达59264.9亿元,同比增长30.5%。其中,发行30年期地方债185只,同比增长112.6%,发行规模达到7291亿元,同比增长179.8%。
专家表示,扩大有效投资可以逐步提高超长期债券发行比例,以更好地满足部分项目对长期资金的需求。
地方债发行期限
优先考虑中长期
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上述地方债中,按发行债券数量计,10年期地方债发行387只,发行债券数量最多;随后的15年间,发行了287份;20年发行282张;7年发行228张;5年发行191张;30年间发行了185张。此外,3年期、2年期和1年期地方债分别发行了69只、21只和9只。
从发行规模来看,10年期地方债发行规模达到13704.57亿元,排名第一;20年期发行9904.74亿元,规模次之;15年发行规模达到9581.44亿元;7年期发行规模为9311.4亿元;30年发行规模7291亿元;五年期发行规模为6452.46亿元。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林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地方债发行期限以中长期为主。从今年的情况来看,5年期以上地方债发行占比94.9%,其中30年期占比12.3%,去年为94.54%和9.02%。不难看出,今年以来,长期和超长期地方债发行比例较去年有所上升。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逸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地方债发行期限逐渐拉长,10年期以上债券发行明显增多。这既有项目资金稳定的需要,也有保证债券风险安全的需要,还有减轻债券还款压力的需要。这是对债券发行期限的结构性调整,对维护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项目建设专项债务受到广泛关注。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上述地方债中,新增发行专项债券1192只,发行规模合计34821亿元。其中,10年期以上专项债券发行977只,规模30697.62亿元。
记者注意到,30年期超长期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加。数据显示,截至8月21日,年内新发行30年期专项债券174只,发行规模达6605.57亿元。
“30年期专项债具有时间跨度长、偿还期长、资金稳定性强、风险系数低的特点。它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地方债,对刺激投资和稳定经济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张逸群说。
林峰表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发行30年长期地方债可以更好地匹配长期建设和运营的项目资金和期限要求。今年以来,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明显增加,是发行30年期以上专项债券的重要原因;同时,发行超长期地方债也有助于地方政府合理平衡债务期限结构,缓解中短期集中偿债压力。
需要逐渐增加
超长期债券发行比例
“开展新一轮投资,完善长效投融资机制是基础保障。”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夏季峰会上表示,虽然短期效益不明显,但长期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支撑。为了满足此类项目的投资需求,有必要拓宽可负担的长期融资渠道。建议拉长发债期限,增加30年及以上的发债期限。
张逸群表示,延长债券发行期限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超长期债券由于具有期限长、稳定性强、效果持久的特点,可以在稳定长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可以在短期内有效降低偿债压力,从而减轻地方偿债压力。
“近年来,政策层面鼓励地方政府合理提高长期债券的期限比例,在重大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加快的背景下,发行长期地方债的必要性增加。”林峰建议,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政府债务的期限分布,结合项目运营和收益周期以及投资者的需求,合理确定发债期限,逐步提高超长期发债比例。
“但是,发行30年以上的超长期债券存在期限过长、管理责任淡化甚至未来主体责任不明确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张逸群说,当前,扩大投资已经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重点应该是考虑政府投资项目的实质性效益和政府债券还本付息的财政经济承受能力。不能简单地以时间换空间,更不能透支未来经济的潜力和预期。